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是集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技术等8个专业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隶属于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中心认真贯彻学校“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激励个性、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想,坚持“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强化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实验教学理念,积极推进实验教学体系、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中心建设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专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1、发展历程
(1)湖南省“双基”实验室建设阶段
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其前身是1999年通过湖南省“双基”实验室合格评估的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基础实验室。动物科学基础实验室是由动物形态学功能室、动物机能学功能室、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功能室和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功能室组建而成,涵盖了动物学、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形态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药物化学、兽医药物分析、分子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和兽医免疫学等23门实验课程。
(2)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建设阶段
为了巩固和发展“双基”实验室建设成果、加大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3年4月组织申报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建设,并于同年6月被正式列入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建设计划。为此,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和规划,按照省级示范实验室建设标准要求,结合高等农业院校自身的特点,依据本实验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规范,在“双基”实验室基础上建立了符合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4+2模式”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即以四个基础功能实验室和二个专业基础实验室为基础构建新型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四个基础功能实验室包括动物形态学功能室、动物机能学功能室、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功能室和动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功能室四个基础功能室;二个专业基础实验室包括动物营养学功能室、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功能室;通过“4+2模式”建设,将原有175个实验项目重新界定和论证,针对过去验证性实验项目多而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少的缺点,通过优化组合、提炼等重新设定实验项目,对那些重复建设、功能相覆盖或过于单一的实验项目进行合并,突出重点,新增、改建和扩建了一批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并且增加了选做实验项目,有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做一些实验项目。通过实验项目的改革共开设实验项目200个,其中必做项目149个,选做项目51个。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学时数占实验总时数的80.5%。
(3) 成立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为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和办学效果,学校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基础实验室专项建设经费资助,于2004年6月申报并通过了国家财政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同年被列入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课实验室建设计划。在此基础上,学校为了更好地配合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成立了“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在“4+2模式”模式基础上创建了“1+2+1模式”,即将“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为了一个专业基础实验室、二个专业实验室(动物科学专业实验室和动物医学专业实验室)和一个实践教学基地、共承担49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321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教学中心。其中专业基础实验室包括四个功能室,分别是“动物形态学功能室”(开设动物学概论、动物形态学、兽医病理学、水生生物学、鱼类学、鱼类生态学和鱼类组织胚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动物机能学功能室”(开设动物机能学1-动物生理学、动物机能学2-兽医药理学、鱼类生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课程实验);“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功能室”(开设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技术课程实验)和“微生物与免疫学功能室”(开设兽医微生物学、畜牧微生物学、水产微生物学和兽医免疫学等课程实验)。动物科学专业实验室包括三个功能室,分别是“动物营养功能室”(开设饲料毒物学、中毒与食品毒物检验、动物营养与饲料、饲料添加剂、水产动物营养学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课程实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功能室”(开设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和生物统计课程实验)和“动物生产功能室”(开设饲料与饲养学、饲料加工工艺学、配合饲料学和草地与饲料生产学等课程实验)。动物医学专业实验室包括三个功能室,分别是“临床医学功能室”(开设家畜内科学、兽医临床诊疗学和临床兽医学诊疗技术等课程实验)、“预防医学功能室”(开设预防兽医学、家畜传染病学、兽医防疫检验和动物检疫学课程实验)和“动物药学功能室”(开设生物药品制造学、方剂学、药剂学和中兽医学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动物医院、动物疾病实训中心和养殖场。学校还根据自身财力,积极筹集资金对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进行配套建设。
2、教学理念
始终以关爱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使命,以培养高素质畜牧兽医人才为核心,以打造绿色畜牧产业为目标,坚持“强基础、重能力、扬个性、求创新”,把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3、教学特色
建立了彰显个性的“层次+模块”式实验教学新体系;凸显了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促进畜牧业发展的社会服务职能。
4、实验条件
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中心现有专兼职教师65人,其中专职人员36人,兼职教师2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66.67%;获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职实验教师的27.8%。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9人。实验用房面积3843M2。中心设有3个综合性实验室和3个标本室,实验室面积达3843㎡,拥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3个,先后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个。五年来,共投入资金910.2万元,其中用于购置仪器设备899.36万元,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及维修50.84万元。目前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仪器设备1540台(套),共计经费1564.31万元。
5、对外交流
与日本、法国、瑞典、俄罗斯、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有教学科研合作交流,自20世纪五十年代就接收外国研修人员,自1991年起,每年与日本北里大学互派本科生进行教学交流,承担了一些培养全日制本科留学生的任务(提供一些照片)。
6、学科建设
动物医学院拥有临床兽医学重点学科1个,临床兽医学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心依托于这些学科、博士和硕士点、实验室,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取得了在全国及省内有重要影响的实验、实践教学经验。
7、获得的成果
中心有1名省级优秀教师,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有湖南省精品课程2门,校级重点建设精品课程2门;承担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2篇;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实验教材等20部,自编实验教材9部。中心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等科研课题296项,经费5157.8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583篇,其中SCI收录90余篇。
8、中心特色
(1)依托畜牧兽医学科与科研综合优势,采用科研带动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促进科研,教学、科研与畜牧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思路与做法,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学生学习效果好,用人单位满意。
(2)建立现代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构建“功能性实验模块”和“学校领导—学院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负责—功能室主任实施”的管理模式。
(3)通过实验室环境质量认证(ISO14001)的方式,强化绿色、安全实验室的环境建设与科学规范管理,对全国动物类实验室环境安全运行与管理具有良好示范作用。
(4)树立资源共享、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体现农业院校特色。